“椿”意盎然富乡亲
64 2025-04-05 17:35:13
比麦道夫的骗术更离奇的是,根据美国证交会总监察长的调查,从1992年起证交会就接到过无数次证据充分的投诉,却因种种原因从没彻底调查过麦道夫的交易行为。
中国有200多家与CDM有关的风力发电场,预计在2012年前将减排约1亿吨二氧化碳,但联合国的决定也许会让这些减排目标成为泡影。美国过分渲染或是唱衰中国军力,都是出于美国的需要。
这些企业说,它们计划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交公开信。据《华尔街日报》12月14日报道,针对联合国在本月拒绝向中国10个风力发电项目发放碳减排投资,并指责中国捏造数据以使项目获得国际补贴资格。路透社7日文章指出,中国风能领域的最大开发商之一碳资源管理公司的董事约翰-格林说:这个决定可能严重影响中国的风能投资……半数项目可能都没法登记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甚至更糟。这9家企业包括公共事业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和煤矿企业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旗下的风电子公司。中国企业联名抗议《华尔街日报》称,代表这些项目的9家企业在联合声明中说,联合国的拒绝释放了一个非常错误的信号,将严重损害投资者继续投资风电行业的热情和信心。
中国最大的风电开发商少有地作出了公开反应,这些企业14日联合起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抗议联合国的决定。《华尔街日报》据此分析称,这场围绕着少数风电项目的纷争彰显出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一场规模更大的较量。伊朗石油部长日前表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工业化国家的石油储备已经达到创纪录的可以满足60天需求的标准。
战略石油储备最主要的作用是战略威慑,而不是平抑油价发达国家应负责从7日开始的大会一度几近崩盘。为了保住优势和领先地位,发达国家在减排上要求发展中国家多承担责任,并以此限制其发展空间。经过加时赛的密集磋商,各方代表终于取得初步共识,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但双轨制谈判原则将受到挑战。而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为推动大会取得成功,体现了充分的诚意,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变通。
以欧盟为例,在这次大会上态度明显趋向保守,如意图颠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要求发展中大国承担量化减排义务,并只打算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援助。为什么会议进程如此艰难?专家认为,发达国家难辞其咎。首先,发达国家参会缺乏足够的诚意。哥本哈根不是终点,现在距离《京都议定书》规定的2012年减排期限还有时间,因此还有挽救的机会。
气候变化谈判将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再次摆在了人们面前。提出的援助金额也杯水车薪,还回避长期机制化援助问题。未来取得成功的机会还有多大,还将面临哪些挑战?张海滨认为,未来谈判进展和以下因素相关:首先,金融危机的走向将直接决定政治上的决策。比如在11日举行的总揽关键方观点新闻发布会上独缺美方代表。
各国以后可能会更加重视双边谈判和气候变化合作。如果经济复苏迟缓或受挫,各国对外政治意愿则受国内就业等压力牵制而减弱。
规模空前的与会阵容表明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及加强合作、共迎挑战的强烈政治意愿,而这对于最后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再则,在哥本哈根大会之后的一些国际会议上,大国之间如何协调立场也决定谈判的进程。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在于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升,而发达国家却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由此产生一种失落感和危机感,担心原来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的优势受到威胁。未交满意答卷分析草案内容,除了确立全球2摄氏度的温控目标还相对务实外,发达国家的量化减排与资金援助都远离预期目标。事实上,哥本哈根大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起点。频频闹出的私拟草案风波也为大会平添波澜———在大会举行的第二天,一份由英国、美国、丹麦拟写的提案浮出水面,之后,主席国丹麦违规操作,私自抛出一份丹麦文本强使大会讨论。哥本哈根大会的核心议题原是要发达国家确立2012年以后的减排目标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给予资金和技术援助,然而发达国家却转移话题、避重就轻,试图废除《京都议定书》,将双轨谈判并为单轨,同时还把峰值年份和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减排必须接受国际监督纳入谈判议题。诚意缺失的同时,发达国家的立场也发生了明显倒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于宏源说。还有挽救的时间此次哥本哈根大会曾被称为拯救气候的最后一次机会,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即使是在会议最关键的后期,在对协议草案进行磋商过程中,美国也在转移注意力,将矛盾焦点转向减排数据透明度问题上,却回避了量化减排目标这一要害。已获众院通过的《清洁能源安全法》能否在参院获批值得关注。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说。美国也会继续推销按照能力和经济总量分配及安排义务的方案。
减排承诺也从有条件的30%退到早就宣布的20%。而且发达国家在技术转让领域也未作出承诺。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气候变化问题专家张海滨指出,这次大会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即发达国家如欧美从原先的分歧走向合流。这次会议没有解决促使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承担大幅度量化减排的任务,而是把主要问题拖到明年的墨西哥会议。
更重要的是,这份草案依然是一份政治性的协议框架,而不具法律约束力,无法在同一等级上续写《京都议定书》。若从这个意义上说,哥本哈根没有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其次,美国国会的动向。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哥本哈根大会应确立2012年以后的减排目标以延续《京都议定书》,而草案只是给出一个远期的承诺,况且还是发达国家的老生常谈。
奥巴马总统抵达哥本哈根以后并没准时抵达会议中心,致使大会延后2小时才开。马拉松式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延长一天以后终于在当地时间19日下午3时30分闭幕
为什么会议进程如此艰难?专家认为,发达国家难辞其咎。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于宏源说。而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为推动大会取得成功,体现了充分的诚意,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变通。
诚意缺失的同时,发达国家的立场也发生了明显倒退。以欧盟为例,在这次大会上态度明显趋向保守,如意图颠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要求发展中大国承担量化减排义务,并只打算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援助。
马拉松式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延长一天以后终于在当地时间19日下午3时30分闭幕。提出的援助金额也杯水车薪,还回避长期机制化援助问题。
但双轨制谈判原则将受到挑战。各国以后可能会更加重视双边谈判和气候变化合作。